查看原文
其他

三八节,给知青二代新书写序 ——我为陈兴玲《梦里月影》作序(诸炳兴)

点击关注👉 知青情缘 2024-02-02






三八节,给知青二代新书写序

——我为陈兴玲《梦里月影》作序


作者:诸炳兴



作者简介

诸炳兴,男,上海知青,66届初中,曾下乡西双版纳景洪农场(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一团),先在连队,后调机关从事宣传工作。于1983年调回上海,现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闵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,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。著有散文集《版纳记事》《多彩生命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。

   今天是2021年的“三八妇女节”,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应作家陈兴玲的热忱要求,我给她的《爱里的月影》上、下册和《飘落的云影》写了《序二》。(该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写了序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《飘落的云影》题写了书名)。一年后,兴玲又要我为她的第13本著作《梦里月影》再写序。虽然我对诗歌不太精通,也从来没给任何作者的书写过序,但是,却无法拒绝她的这个要求。因为她是我们知青的后代,用她的话说:也是对我们知青二代的一种鼓励和支持。 


   听兴玲讲她的身世,我想她肯定是一位离我很近的知青子女,可她从小对生父母没有丝毫印象,因为她刚生下不久被送了人。就连她的出身年、月、日,都是养父母搿着手指,估计出来的。也许,她50年来的生日,根本就不是这个日子。 


   我一直被大家誉为“有情、有义的性情中人”。也许我当过知青,在遥远的版纳度过了13年的知青生活,尝受过离开父母后,那日思夜想的苦恼。我从内心理解兴玲让我给她新书写序的心理,因为我是“上海知青”。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诸炳兴像     著名中国国画家孙建东速写


   前年,当兴玲来上海治眼病,这是她第一次上我家,因为有事急着赶回,吃完妻子为她煮的水饺,她连连夸奖,阿姨这水饺的味道好极了!我知道她夸这水饺有着另一种更好的味道,那就是她心中难以忘怀的“知青情”。

  那天离别时,汽车早已发动,可她还呆若木鸡般站在原地,似乎她50年后,刚回到上海的家,满肚的话还没讲,突然又要匆匆离去,她低下头,坚强的忍着泪水,此刻,我妻子说,小陈,这就是你上海的家,以后你想家就回来,我再给你做好吃的上海菜,兴玲流下一串泪水,我的心被瞬间震碎了!转眼,汽车一个打弯上了中环,渐渐远去,我的心就如自己的孩子要离家远行……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陈兴玲像    诸炳兴绘   


   出于一位老知青对这位“知青二代 ” 的一种特殊情感,兴玲毕竟是我们知青的孩子,此时,我怎能忍心推辞她的这个小小要求呢?我又欣然答应为她新书《梦里月影》再次作序。 


  兴玲长期在艰苦的农村生活,这些年,她一路走来,非常不易。我很佩服她的坚强和韧性。更敬佩她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和歌词。


  三十多年来,她克服种种艰辛,日夜笔耕不辍。借着月光读书,抱着孩子写诗,创作歌词一千多首,有十多首歌曲被央视作为优秀作品播出,还有的被作为电视、电影主题歌和插曲。还出版了诗集、歌词集、小说、剧本集、散文诗精选等 12部著作。她在《词刊》《歌曲》《儿童音乐》《散文诗》等大型刊物发表了不少作品。她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 


  我特别喜欢她的《小小新娘花》《老地方的雨》《等你回家》等歌曲,我时常听着这些歌画画、写作,总给我带来无尽的享受。  


  从兴玲的歌词集和散文诗集《爱里的月影》和《飘落的云影》可以读懂,她还没有走出歌里唯美和散文诗的惆怅。

  几天前,她又给我发来的散文诗文稿《梦里月影》。对她这两百多章散文诗扑面而来的情愫,给我的都是“那月那影”。 


  我没去过兴玲的家乡,也不知道她所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土地,能让她有如此之诗情,如此之如花,如草,如禾苗,如尘土,如风,如雨,如云,如梦,如一滴泪落在清晨的风中。


    我从她的诗里闻到她心田里那块土地的芳香;见到了那片无边的绿野;拂面吹来的那阵阵的凉风;尝到了一滴眼泪落在晨雾中的苦涩;还有父母的坟堆上吹来满天的蒲公英……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陈兴玲近影


 兴玲在散文诗《月色缭绕》中,把悠然神往的夜晚描写得无限优柔寡断,她怕“琴声划伤身影,孤独像月色流泻着花影,不知哪朵花能唤醒一个回首。月光淡淡的却让岁月如此苍白,而无力地在窗外那个熟悉的湖畔。” 她总担心着“夜和夜的距离似乎只是一眨眼,或者一个痛心的转折。前进一步和后退一步一样,都是夜,都是一个梦心烦意乱的涂抹。在夜和夜的夹缝中,我只想喘息。”   


 兴玲爱月亮“把月捧出来,挂在枝梢,挂在背后,挂在天涯。只是默默祈祷一个圆。因为它在一本书里停留太久,把诗的意蕴照得从青涩到乏味,翻去一片片月影,如同翻书,也翻过温存的那一页。”   


 兴玲常在月夜的西湖畔观赏月色,她见到“月色彻底改变了一朵荷花,是不是容下太多放灯的期盼,是不是让木鱼敲碎了祈祷,而荷花一片片在月色里飘落,划过一个夏日,飘然隐没,不带一丝尘埃,被月色缭绕。”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陈兴玲在自己书房


  兴玲喜欢喝茶,她还懂茶,她第一次来我家,我就把书架上有关茶知识的书藉,统统搬到她车上带回了家,我喝红茶,除了留着自已喜欢喝的,一般再好的茶叶我都送给她,每次收到寄去的茶叶,她都如获至宝,兴味盎然。她对茶有着独到的理解,她认为:“一壶茶的境界,有竹,有月,有书,无你。任凭茶烟缭过我的视线,独坐,独饮。一壶从浓到淡,从热到冷。对着一面墙的空白。而不独白。”  


  兴玲说我的网名“晚秋子歌”很有诗意“仿佛秋风来过,只轻轻触碰了一下弦,只把两片红叶留下,一曲月色缭绕,却把一颗心拨痛,而自己贴在墙上的影子,是否能揭下来,在曲终时。” 我出生在秋季,我喜欢那漫山遍野的红叶,好似燃烧着的火焰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热烈向上,充满希望。当枫叶飘落的时候,就如头上白发脱落,难免显得有些凄凉。但,不论什么时候,我们都要充满浪漫,用一颗希望的心去迎接明天。那怕在废墟中,也要像枫叶一样,制造浪漫,寻找希望。 


  兴玲每天作诗,她似乎每天都有一个春天来到,一枝玉兰所在的房檐。丢下的日子重复又重复着守望,而如果太多虚化了昨天,今天,和明天,也虚化了自己。“远处总是很远,很远,梦何时能触及。就像月亮。伸出手,月色缭绕在指间那片飘落的花瓣诠释。”从这首月色缭绕里读到她和月深厚的感情,及那份孤独“有竹,有月有书,无你”。无你,就是很累时无所依赖。我问她,你的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诗?她告诉我,看看月亮才知道。 


  兴玲熹欢在夜深人静时,她一个人在月下,一本书,几枝竹的陪伴,清雅而无一丝风的惊扰。岁月漫漫,流年似水,把自己交给了夜,交给了月亮,也许会幻想,也许只是把夜读得空白。多少年,多少天,多少个月下,“她只看到一扇遥远的夜窗,只把希望寄托在夜窗的一个飘影,” 也许那就是她的诗,是她唯一捕捉到的慰藉。结尾的一句“就像月亮。伸出手,月色缭绕在之间那片飘落的花瓣”,她就这样诠释自己,如梦如幻。    兴玲一路走来的故事,一路捡拾的那片树叶写上她的低吟浅唱,背后的幻影只是生她的那片黄土地,只是那月那影。迷茫时给自己希望,给自己一个明天,一个远方。默默躲在自己的空间读书,思索现在和未来。总让人感到,她心中储存的烈火,始终在燃放烟花。兴玲也许是从小只喜欢读书的习惯,养成了她很不合群的性格,甚至有点古怪,她从不去注意从身边走过的人,也不想走进人群,她有她的湖畔,有她的假设的故事。人生一晃到了中年,当再次回首,她微笑里还是含着眼泪。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。其实这里面承受着无数的酸甜苦辣


   

 陈兴玲父母亲的生前合影


  兴玲是个有情有义、懂得报恩的孩子。很久前,爸爸走了,去年底,在一个寒冷的冬天,兴玲正好参加安徽省人大代表赴黄山视察的路途中,突然接到电话,一直在她身边的妈妈也不辞而别了……她的心也空了。真是晴天霹雳,她抱头痛哭,她问着苍天,为什么要把我身边最爱我的人带去天堂?回答只是对面山谷的阵阵回音……


   兴玲常对我说,她悔恨自己没对两位老人付出更多的关爱,恨自己没有和他们多说说话。当父母走了之后,此时,才知道有好多话还没对他们说。妈妈去世后,当她想起父母时,她常会悄悄地来到父母的两个坟堆,声嘶力竭地哭喊着:爸妈能听见吗?她向父母磕头跪拜,感恩养父母的恩情如山,也许这也是一种内心发泄和解脱……,可只有田野的风,又扬起她的长发,也许那是爸妈在抚摸她的头。  


  兴玲回忆妈妈在世的时候,每次她离家出门,白发苍苍的妈妈,她那微弱的身躯,倚靠着门框,问她去哪?啥时能回来?她会告诉妈妈,两天就回来。然后,妈妈就会早早地在门口等她,见她回来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。


  有个冬天,大雪纷飞,兴玲出差开会,晚上十点多才到家,而妈妈蜷缩着颤抖的身子,在寒冷的黑夜里,她还在门口等她。兴玲一见妈妈,紧紧抱着她,摸着妈妈那冰冷的双手,心如刀割,泪如泉涌。她心里感觉到这是罪过,从那起,兴玲就很少外出,更不会晚归。


  如今,她再次出门,还会想起妈妈,泪眼婆娑。因为她再也听不到妈妈问她啥时回来的声音;家门口,大门紧闭,再也没人等她回家了。从这些日常平凡的点点滴滴,足已看出兴玲是个孝敬的孩子,是个懂人心的孩子。她一直不敢写有关妈妈的文字,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,因为她太想妈妈了。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陈兴玲从父母的墓地回家路上


  兴玲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文章里,有这样的一章“绣第一朵花” “我喜欢看妈妈穿针引线,那是各种色彩的丝线,在妈妈的针下花草小鸟都会悄然出现,花儿绽开,小鸟欲飞。妈妈把春天绣进了破旧的家。让我们幻想一梦醒来会有个春天。”妈妈给她做了一双新鞋子,她也想学妈妈的样子绣一朵花,于是,她就把鞋面的表层上剪了一个洞,拿起妈妈的针,穿上妈妈的丝线,一会红,一会绿,一会黄。忙活了半天,绣了一朵连自已也不知道叫什么的花。于是春天就在她的脚上,紧跟着脚步奔向春的田野。多好的妈妈,再苦再累都不能苦着孩子,她尽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。在那穷途潦倒的日子里,妈妈还是给孩子一种希望。所以当她自己是个母亲时,也一样把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感情给了孩子。生命的传承,情感的传承,在一个母亲的身上就是一个永远的太阳。    兴玲给了自己诗和远方“袅袅熏香缭绕着寄语,是不是有你的许诺,只是一句,就把一颗心挽留。在白天和黑夜的分割线上。相望的人又在天边。”  


  兴玲在深夜里抬起头,她和月亮相视,月光涂抹着侧脸的惆怅,却涂黑了另一半脸。夜一样黑。如今在她诗的月亮里, 又增添了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。当把现实抖落在圆门内,那一树的梅香溢满窗棂,让那首诗关闭在窗内。让桌椅牢牢坐满老去的时间和花瓣。 


  兴玲望着身边留下的那一眼老井,还是在不解地望着那片天,而云和脸一样变幻莫测,一滴水落进井里,是谁的泪碎了老井的幻觉, 她把心中的泪水, 滴成井底的漪涟,里面全是长长的故事……近处的花草在春天,远处你若隐若现,把诗和远方系成风铃,挂在风中,来和去触动了雨声。而风不知。是蝴蝶飞去的方向,还是大雁归来的季节。哪是诗?哪是远方?哪是放飞的明天?”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陈兴玲在家乡的菊花地里 


  兴玲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放飞的明天,去放飞自己。在文学的路上,她艰辛地走着,读着,写着。那些文字里的花草树木、风霜雨雪温暖着她,给了她大自然的生息,也给了她另一种生命。一路走月在身旁,大自然生灵的影在身旁,她不孤单,她是个富有的人,走在田间小路上,走成了田园一首纯净的诗。她抬头望着白云,望着远方·······   


  听着她写的一首名为 “暗香疏影”的歌 ,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我从你心里显现在瓷瓶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淡淡的香味是否还在你梦境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那个春天已远远而去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我只能孤独地梳理自己的影踪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我从你世界消失在远空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浓浓的思念能否触及你梦中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这条道路将通向哪里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我也许守着你的昨天不会飘零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哪儿有我,哪儿就有我的曾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隐进花瓶,暗香疏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我不知道如何再回首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身后的一切已是烟雨迷蒙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暗香疏影,花自飘零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一枝春梅在青花瓷上永恒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你是否知道那就是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就是我等你的前世今生  


  我听懂了歌,却没听懂她的心声,远处好像一个女孩站在海边默默望着大海,也许她的思念飞向更远的边缘·····


  常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记载着人生故事的这本书,它的生命是无限的,它是你生命中的一朵朵小花,点亮你的一路走来。 


  最后,借今天的“三八妇女节”之际,我把全国妇联副主席蒙曼的话作为《序》的结束语,也送给我们的知青二代陈兴玲。“缘分是本书,翻得不经意会错过,读得太认真会流泪。”



陈兴玲(左)诸炳兴(右)在上海合影


2021年“三八节”


        于上海虹桥晶典苑 


 

陈兴玲个人简介


陈兴玲 ,女,安徽颍上人,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安徽省人大代表。

2008年开始歌词创作,现创作歌词近千首,诗歌,小说,散文诗,歌词等作品散见《安徽文学》《散文诗》《词刊》《歌曲》《儿童音乐》

一:主要获奖作品:

《小小新娘花》2013年获阜阳市五个一工程奖。

《花香彼岸》获阜阳市2014年五个一工程奖,

《洛神赋》词2014年获晨钟奖。

《爱的色彩》《弹棉花上的余音》获阜阳第三届第四届中篇小说优秀奖

二:主要代表性歌曲:《花香彼岸》《小小新娘花》《倾城琵琶》, 《中国戏》《古戏台》《走一遭》《烟雨江南》《等你回家》《等你在颍上》《一湖蓝》等。


三:被央视播出的作品:《花香彼岸》《一湖蓝》《等你回家》《倾城琵琶》《陪你》《小小新娘花》等总共十二首电影电视剧歌曲:


四:电影《青海湖畔》插曲《那一刻太美丽》;电视剧《非同小可》主题曲《彩色的翅膀》;电视剧《绿水青山好日子》主题歌《古井的月亮》;电影《人性》主题歌《你在哪里》等五首




荐读


【知青情缘】诸炳兴文集(129篇)


本文由作者授权《知青情缘》编辑发表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三八节,给知青二代新书写序 ——我为陈兴玲《梦里月影》作序(诸炳兴)

点击关注👉 知青情缘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